首 页 新闻动态 公告通知 查询专区 我要投稿
全文检索:
首页
>> 作品展示 >> 文章诗词
疫后双节

发布日期:2020-11-11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老教授协会字号:[ ]


庚子年国庆节、中秋节同日。大疫之后,举国上下大放松。双节假期全家开车回山西,也算春节补偿之旅。

 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 

避疫封斋半载余,天朝顿放百忧纾。

倾城客涌空街巷,遍地车船壅道渠。

国日晴云千里廓。中秋夜色万家舒。

新年好似重来过,朗月春花美如初。



 

路游抱犊寨

去岁领学生行走太行游,今日再次登临,心情自是不同。


 

奇峰又见太行东,雨洒披皴画色崇。

远眺长垣烟霭阔,苍岩草木映葱茏。

曾携弟子游方至,兴致家人乐意融。

疫后河山天地美,纵然老骥亦由衷。

 

 

故里太谷


都言夜色故乡明,仲日高天格外晴。

白塔无边春惜远,檐楼八面月秋盈。

商铺古迹添新梦,晋谷农园智慧生。

客子归来心绪异,桑榆未晚鹤长鸣。

注:

太谷:殷商时期曾叫箕城,是殷商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,殷商的“三仁”之一,箕子的封地;西汉置县称阳邑,属太原郡。王莽新朝时改名繁穰。隋朝开皇十八年(公元598年)改名为太谷县,一直沿用至今。太谷是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,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,明清民国时期,太谷富商巨贾云集,成为山西的金融、商业中心,有“旱码头”、“小北京”之称。

白塔:白塔、鼓楼为太谷古来地标。白塔坐落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边寺内,为我国八大白塔之一。现存白塔为北宋元佑五年(1090)续修无边寺时所建,实为由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过渡形式的实物例证。

檐楼:指太谷城中鼓楼。鼓楼又称大观楼,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),底层以砖为基,开四门,面向县衙,贯通东、南、西三条大街,夕阳西下,登楼四望,满城的青堂瓦舍尽收眼底,三条大街两旁的老式商铺。

晋谷农园:2016年山西省政府决定在太谷建立山西农谷,打造山西农谷综合性、专业性科创中心。201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,建设山西农谷总部基地和山西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,逐步形成集科技研发、创新孵化、创业服务、检验检测、线上营销、包装设计、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高地、投资兴业洼地、高新人才聚集地、技术转化集散地。

 


 

重回旧宅

别去四十年,偶顾故居,只为桃符。今岁花甲,中秋归省,草盛枝繁,心绪万千。

小院农家旧日居,归来客子忆当初。

抟坯搭起清贫舍,草灌围成苦乐庐。

枣树枝繁年已久,葫芦架底野茅涂。

秋深静谧良园好,满眼桃源晚照舒。

 


 

太谷孟母文化园

 

邹乡教子户三迁,齐土祈蚕庙祀延。

仉氏闺中聪女慧,良人孟妇圣母贤。

千年赞颂流桑梓,百尺慈祥劝世缘。

古往今来灵杰地,文风化雨润新莲。

注:

孟母:孟子之母,与"精忠报国"岳飞的母亲岳母、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,列为母亲的典范,号称中国"贤良三母",而且位居"贤良三母"之首。孟母"三迁择邻""断机教子"的故事脍炙人口。

孟母文化园:孟母文化园位于山西太谷县城北乌马河畔。孟母文化园是传承、发扬母教文化的载体,每年都会开展以弘扬母爱爱母美德,传承家风家教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节。广场中央有高达36米的孟母雕塑,坐落在二十来米见方、高约三米的台座上。台座的四周装有孟母三迁、孟母断织等经典石刻,台座的前后分别有黑色底面的碑文。孟母像双目低垂,手持机杼,庄严之外不失亲和。

三迁:即孟母三迁。亚圣孟子,名轲,字子舆。战国时邹国(今山东省邹城市)人山东。西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卷一·母仪》:“孟子生有淑质,幼被慈母三迁之教。”昔孟子少时,父早丧,母仉[zhǎng]氏守节。居住之所近于墓,孟子学为丧葬,躄[bì],踊痛哭之事。母曰:“此非所以处子也。”乃去,遂迁居市旁,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,母曰:“此又非所以处子也。”舍市,近于屠,学为买卖屠杀之事。母又曰:“是亦非所以处子矣。”继而迁于学宫之旁。每月朔(shuò,夏历每月初一日)望,官员入文庙,行礼跪拜,揖[yī,拱手礼]让进退,孟子见了,一一习记。孟母曰:“此真可以处子也。”遂居于此。

祈蚕:《阳谷县志》记载:“阳谷古城在今城东北三十里屯孟母祁蚕祠之南十五弓。”“孟母庙在城北安乐镇西,世传孟母祁蚕处。”相传:孟母仉氏曾停留阳谷安乐镇平坊村(今属石佛镇),在这里兴德化,劝农桑,树母仪,留圣迹。

仉氏:孟母相传姓仉(zhǎng)氏,战国时晋国(今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东的西仉村 )人。如今西仉村附近依然沿用着以“孟母”命名的地名和街道,诸如:孟母庙、孟母巷、孟母梁等。



 

碛口古镇游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临县城南50公里处,依吕梁山,襟黄河水。“碛”(音qi)是指河道中由沙石堆积生成的浅滩。“黄河行船,谈碛色变”,壶口是“黄河第一碛”,“大同碛”则是黄河二碛。碛口镇就位于“大同碛”上游不远处,因“大同碛”而名。

大同碛长度近500米,落差10米,水急浪高,船筏难以通行。黄河穿行于晋陕峡谷之间,流经此地由于汇入支流湫水河,水量骤然增大,四、五百米宽的河道收缩到不足百米,把宽阔平缓的河道推挤成狭窄的河道,形成一处急流险滩——大同碛。西岸是高大的岩崖,东岸则是乱石险滩,河道中明石暗礁,险恶异常。黄河艄公极少有敢放船撞碛。上游来往的船只,货物至此须由水运转为旱运,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。

碛口自古为军事要冲,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,西接陕、甘、宁、蒙,东连太原、京、津,为东西经济、文化之枢纽,享有“九曲黄河第一镇”之美誉。

碛口镇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碛口主街分为三段,湫水河沿岸为前街和中街,前街又称食巷店,主要经营饭店、酒馆、大车店等,中街主要经营绸缎及日杂百货。主街沿黄河一段,被称为后街,这里紧靠黄河码头,实力雄厚的商号均聚集于此。现镇内明清建筑保存完好,主要有货栈、票号、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、民居、码头等。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,所以又有“活着的古镇”之称。

 

(一)黄河大同碛

 

万里黄河峡口裁,飞流一泻起惊雷。

吴塬破壁危岩绝,湫水湮滩巨石摧。

碛谷槽中雄虎惧,波涛内外浊龙哀。

船公怒吼冲霄汉,便引麒麟报喜来。

 

(二)碛口古镇

 

黄河独厚碛门人,傍水依山赐渡津

塞外船来稀罕绝,中原马去物华珍。

商家铺店诚仁聚,富贾窑楼信义屯。

古镇秋风今又是,云烟岁月日常新。

 

(三)古镇一日游

 

久慕云中古渡名,秋风送爽驾车行。

湫川岸上游人织,碛口街坊百媚生。

客友农家歆飨宴,高堂兴致享升平。

黄河落日余晖远,一路归程月正明.



 

绵山游

 

绵山赞

 

险处峥嵘追五岳,三山数典力难崇。

重檐绝壁神仙阁,秀谷危渊隐士风。

遗迹唐营公主殿,朱家福佑老王宫。

清明寒食名天下,圣境贤臣不慕功。

唐营:唐武德三年,秦王李世民在绵山雀鼠谷大战刘武周时,曾在绵山安营扎寨。

公主殿:即绵山李姑岩皇姑殿,相传,贞观十五年(641),唐太宗妹长昭公主随驾礼佛,至此结庐,焚修有年,卒登觉岸,显灵助人,后人在此塑其像祭祀。

老王宫:绵山朱家凹景区,据称元末,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在这里修行,他日夜祷告终于“上祷天,下祷地,祷得儿子称了帝”。被称为朱家王朝的隆兴之地。洪武十八年派皇十七子朱权来绵山谢恩,大兴土木,修葺洞玄宫。



 

栖贤谷介公岭

 

九曲幽深雾气薰,天泉水注接青云。

栖仙翠谷招贤客,隐士茅庐望日昕。

冷食清明元始地,焚身祭祀葬衣坟。

峰头更立千年柏,刻石残碑醒世文。

注:

栖贤谷:栖贤谷是一道蜿蜒而上、九曲一线天的峡谷。两边怪石嶙峋,谷底溪流淙淙,空谷传声,须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过。相传当年介子推母子就是经这里到达归隐地的。

介公岭:介公岭是先贤介子推的隐居地、焚身地和享祀处。现有碑林、柏树岭、介公墓、介公庙等景点。介公墓建于 2000 级石阶之上的柏树岭中央。居高临下,放眼眺望,古代晋国山川尽收眼底。古墓依山而建,有元、明、清历代墓碑数通。介神庙坐落在一处深28米,宽30米,高18米的自然石窟中,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祠庙。

 


 

水涛沟

 

十里幽深水有声,林间绝色客心惊。

疑心海岛仙人谷,世外桃源阆苑清。

奇石飞流相对出,岩床野径钓台平。

谁人赤脚溪边卧,畅饮知章梦正潆。

水涛沟:水涛沟位于山西绵山后山的水涛沟自然风景区,全长15公里,有古树、怪石、山花与长年流淌不息的山水,经过人工塑造的动物、人物典故和几十处大小不一的瀑布群、水帘洞,以及星星点点的茶楼、酒肆、木屋、藤桥、石桌凳,构成了秀比江南的自然风光。



 

寒食地怀古

 

清明百姓餐寒食,万户无烟祭介公。

独有贤良能割股,谁闻帝道与臣通。

依然野鹤飞天外,何必焚生抱柳终。

此后封侯喧足下,峰头岭上一孤蓬。

注:

介公:介子推,春秋时晋国贵族。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,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。晋文公还国为君后,携母亲到绵山隐居,晋文公派人寻找,为逼迫介于推出山,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,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枯柳树下。 [3]

喧足下:介公岭有哀号坡、足下亭等遗迹,传说晋文公面对枯木余烟,用烧剩的木头制成木屐穿在脚上口呼“足下”,顿足哀号。

寒食:介子推被焚于清明之前日。文公命将绵山改为介山,把阳县改为介休县。又将“环绵山山中而封之,以为介推田”,以示怀念。并于清明节前一天,不许烧火,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,谓之“寒食节”。



2020101~6  111日修改定稿

 


作者简介

郝晋珉: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对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景观有独到研究和建树。发表多部(篇)专著和论文。善作古诗词成其一好。兴之所至,常将研究所得所感融入诗词创作。



 
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中国农业大学老教授协会
技术支持:中国农业大学 网络技术中心    校备案号:243_19001
电话:62736727 传真:62736902